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田径赛场上,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姑娘在万众瞩目下轻松跃过1.92米的横竿——这个瞬间不仅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,更让"金玲"这个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田径史册上。如今三十余年过去,当年那个在赛场上英姿飒爽的跳高女将,已经成为中国田径界备受尊敬的元老级人物。 金玲的体育之路始于大连的一家橡胶厂。当时工厂的业余体校教练发现了这个身高腿长的好苗子。"那时候训练条件特别艰苦,"金玲回忆道,"我们在煤渣跑道上训练,落地区就是普通的沙坑,连像样的海绵包都没有。"但正是这种艰苦环境,磨炼出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。 与当时主流背越式跳法不同,金玲在助跑最后三步独创性地加入了明显的摆腿动作。这个被后来称为"金氏摆腿"的技术特点,让她在起跳瞬间能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。"很多人说我的动作像在跳芭蕾,"金玲笑着说,"其实那完全是在训练中自然形成的身体记忆。" 退役后的金玲没有离开热爱的田径事业。她在辽宁省田径队担任教练期间,培养出多位全国冠军。"现在的小队员训练条件好多了,"金玲说,"但我还是会要求他们保持我们那代人吃苦耐劳的精神。"2021年全运会,她的弟子张梦以1.90米的成绩夺冠,这让她倍感欣慰。 如今已年过五旬的金玲仍然保持着每周三次的健身习惯。"跳高教会我最重要的事,就是永远要瞄准更高的目标。"站在田径场边,她望着年轻选手们训练的身影,眼中闪烁着三十年前那个纵身一跃的少女才有的光芒。一杆横竿,跨越三十年的传奇
早年训练:橡胶厂走出的跳高天才
技术特点:独创"金氏摆腿"技术
"跳高是最诚实的运动项目,你付出多少努力,横竿就会给你多少回报。"——金玲在退役仪式上的发言
退役生活:薪火相传的教练生涯
金玲职业生涯主要成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