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的贵州山区,一个穿着褪色运动服的少年每天往返20公里山路训练。当时的于明不会想到,15年后自己会以中国国家队助教身份站在世界杯技术区。这位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走出的足球人,用坚持改写了命运剧本。 2019年对于明而言是转折点。时任贵州恒丰队体能教练的他,在球队保级关键战中临危受命替补登场,以32岁"高龄"完成职业生涯首秀。这个戏剧性时刻被央视《足球之夜》称为"中国版杰拉德故事"。 在卡塔尔世界杯期间,于明负责的对手跑动数据分析多次为教练组提供关键决策依据。某场小组赛前,他通过视频分析发现对方门将处理高空球存在规律,这个细节最终帮助球队获得宝贵角球得分。 "现代足球需要更多于明这样的复合型人才。"前国足主帅米卢在采访中评价,"他既懂球员心理,又掌握数据科学,这种跨界思维正是中国足球需要的。" 如今回到贵州的于明,每周都会在新建的足球公园指导小球员。他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孩子,总说:"山里的孩子更需要看见希望。"最近他正推动"苗岭足球计划",准备带着选拔出的好苗子去德国参加青少年邀请赛。草根出身,筑梦绿茵
"那时候训练场是收割后的稻田,球门是用竹竿搭的。但每次踢球,都感觉离梦想更近一步。"——于明回忆早年经历时说道
双重身份的蜕变
世界杯幕后英雄
扎根青训的传承者